在当前全球智能驾驶和自动驾驶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驾驶员监控系统(DMS)和乘员监控系统(OMS)作为智能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步成为提升行车安全和驾驶体验的关键技术。随着自动驾驶技术从L2辅助驾驶向L3甚至L4高度自动驾驶迈进,车辆对环境感知的精度和广度要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了实现更全面、精准的环境感知,车辆需要配备更多的摄像头以覆盖不同的视角和场景。DMS和OMS通过分析驾驶员和乘员的头部、面部和眼部动作,实时监测疲劳和分心状态,从而提高驾驶安全性。
技术实现方面,DMS和OMS系统主要依赖于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如红外2D全局快门传感器与红外LED/VCSEL配对,以高质量捕获可见光谱之外的图像。软件算法层将所有硬件输入汇集在一起,以确定驾驶员和乘客的多种状态,例如困倦和分心。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DMS和OMS系统也在不断升级,例如采用高动态范围(HDR)、LED闪烁抑制(LFM)等技术,以提高感知精度。
技术演进层面,DMS与OMS的整合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初期的独立系统并行,到中期的硬件共享但软件独立,再到当前的全栈式融合解决方案。现代融合系统采用多任务学习框架,单个神经网络即可同时处理驾驶员状态识别、乘员行为分析、儿童遗留预警等多种任务。这种架构不仅提高了系统效率,更通过特征共享显著提升了识别准确率。以最新一代融合系统为例,面部识别准确率可达99%,动作识别延迟控制在150毫秒以内,同时硬件成本较独立系统降低40%以上。
市场驱动方面,三大因素正加速DMS/OMS融合技术的普及:首先是全球安全法规持续加严,欧盟GSR和中国商用车法规形成强制要求;其次是消费者对舱内安全的需求升级,从基础防护转向智能预警;最后是自动驾驶技术发展,L3级以上系统需要更精准的舱内状态感知。据预测,到2025年,整合方案在新车中的渗透率将超过50%,成为智能座舱的标准配置。
综合来看,DMS市场正处于从政策驱动向需求驱动过渡的关键阶段。随着技术成熟度提升和成本下降,以及消费者对行车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DMS系统有望成为各类车型的标准配置,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同时,DMS功能正从单一的安全监控向多元化的舱内交互扩展,与OMS、手势识别、情绪识别等技术融合,创造更丰富的用户体验和商业价值。
随着DMS和OMS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需求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涉足这一领域。以下是对部分能够提供DMS和OMS方案企业的盘点。(以下企业排名不分前后)
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成立于1923年,总部位于法国。公司专注于设计、制造和销售汽车及商用车零部件、系统、模块,致力于实现更环保、更安全、更智能的移动出行技术。
1. 舒适和驾驶辅助系统:包括自动驾驶传感器(如激光雷达、摄像头)、智能照明系统、车内舒适性解决方案等。
-技术及应用:其DMS系统能够实时监测驾驶员的疲劳和分心状态,通过摄像头和传感器捕捉驾驶员的面部表情、眼部动作等信息,确保驾驶安全。OMS系统则专注于车内乘员的状态监测,包括乘客的位置、姿态和生命体征。此外,法雷奥还提供激光雷达等传感器,用于提升自动驾驶和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性能。
-应用表现:法雷奥的DMS和OMS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其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已装配于全球三分之一的上路车辆。2021年,法雷奥发布了第三代激光雷达,该产品能够显著提升驾驶辅助系统的性能,使得自动驾驶成为现实。此外,法雷奥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获得了多个国际奖项,如2008年度PACE奖和Allianz Genius安全奖项。在中国市场,法雷奥的DMS和OMS产品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其深圳智能制造中心已成为集团智能系统最大的生产基地和电子研发中心之一。
是一家总部位于澳大利亚的全球性计算机视觉技术公司,成立于2000年。公司专注于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驾驶员和乘员监控系统(DMS/OMS),旨在通过先进的视觉技术提高交通运输行业的安全性。
-主营业务:主营业务集中在开发和提供驾驶员监控系统(DMS)和乘员监控系统(OMS)。其技术通过分析驾驶员和乘员的头部、面部和眼部动作,实时监测疲劳和分心状态,从而提高驾驶安全性。此外,公司还与多家全球领先的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合作,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 产品应用:Seeing Machines的DMS和OMS产品基于其先进的计算机视觉技术,能够实现高精度的视线追踪、眼睑监测和头部姿态分析。其核心产品包括:
FOVIO DMS技术平台:这是全球领先的DMS技术,能够实时检测驾驶员的疲劳和分心状态。
嵌入式产品策略:包括FOVIO芯片平台和e-DME(嵌入式驾驶员监控引擎)软件,支持广泛的车辆集成和成本效益。
3D摄像头技术:与Airy3D合作推出的下一代3D摄像头技术,提供更高的精度和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 市场表现:Seeing Machines的DMS和OMS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产品已应用于多种车型,包括通用汽车的凯迪拉克CT6 Super Cruise系统。此外,公司还与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如Analog Devices、Ambarella和麦格纳,共同开发高性能的DMS和OMS解决方案。这些合作不仅提升了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还帮助客户满足日益严格的行业标准和法规要求。
Cipia(前身为Eyesight科技)是一家专注于车内智能传感解决方案的领先企业,利用边缘计算的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致力于打造更安全、更智能的出行体验。公司成立于2000年,总部位于以色列,其产品线涵盖驾驶员监控系统(DMS)、乘员监控系统(OMS)以及车队驾驶员监控和远程视频信息处理设备。
-主营业务:Cipia的主营业务聚焦于车内环境的智能感知解决方案。公司提供以下核心产品:
- Driver Sense(DMS):这是一款软件驱动的驾驶员监控系统,实时监测驾驶员的状态,包括疲劳、分心、是否系安全带、使用手机、吸烟等行为。该系统还支持驾驶员身份识别,实现个性化车内设置。
- Cabin Sense(OMS):该系统监控整个车内环境,包括乘客的状态和行为。
- Cipia-FS10:面向车队和远程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视频远程信息处理和驾驶员监控设备。
-核心产品:Cipia的DMS和OMS产品基于其先进的计算机视觉和AI技术,能够通过嵌入式摄像头实时监测驾驶员和乘员的状态。Driver Sense系统通过分析头部姿态、眨眼频率、视线方向等视觉特征,判断驾驶员是否专注于道路。此外,Cipia的技术还支持多种摄像头位置,包括A柱、方向盘柱、信息娱乐系统和头顶控制台。
-表现:Cipia的技术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其产品被多家汽车制造商选用并实现量产落地。2024年,Cipia在中国市场创造了从签约到SOP交付仅用四个月的记录。此外,Cipia还与安霸(Ambarella)合作,将其DMS和OMS算法优化运行在Ambarella的CVflow AI片上系统(SoC)上,提供高质量、低功耗的车内监控解决方案。2025年6月,哈曼国际宣布收购Cipia的资产,此次收购将加速哈曼汽车产品矩阵中智能传感功能的开发和部署。
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汽车技术、生活方式创新、设计和分析解决方案提供商,总部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斯坦福。公司成立于1980年,2017年成为三星电子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哈曼旗下拥有多个知名品牌,包括AKG®、Harman Kardon®、Infinity®、JBL®、Lexicon®、Mark Levinson®和Revel®等。这些品牌在全球范围内以卓越的音质和性能而闻名,广泛应用于汽车、家庭和专业音频领域。
-主营业务:主要集中在三个核心领域:汽车、时尚生活和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在汽车领域,哈曼是全球领先的汽车音响和智联汽车系统供应商,其产品包括信息娱乐系统、音频系统和驾驶员安全功能,如车道引导、交通标志识别、预碰撞紧急制动等。全球超过五千万辆汽车配备了哈曼的车载音响和智联汽车系统。
-核心产品:哈曼国际在驾驶员监控系统(DMS)和乘员监控系统(OMS)领域也有所布局。虽然哈曼国际以音频和信息娱乐系统闻名,但其在汽车领域的技术实力使其能够整合先进的传感器和软件算法,开发出DMS和OMS解决方案。这些系统通过分析驾驶员和乘员的头部、面部和眼部动作,实时监测疲劳和分心状态,从而提高驾驶安全性。
-表现:哈曼国际的技术和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汽车产品以JBL、Infinity、Mark Levinson、Harman/Kardon、Logic 7®、Lexicon和Becker等品牌名称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营销。此外,哈曼国际还与全球知名的汽车品牌合作,打造能够提升驾驶听音体验的产品。2023年6月,哈曼宣布收购Cipia的资产,此次收购将加速哈曼汽车产品矩阵中智能传感功能的开发和部署。
成立于1871年,总部位于德国汉诺威,是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公司致力于为车辆、机械设备、交通及运输领域提供安全、高效、智能且经济适用的解决方案。
-技术路线:大陆集团在车窗透明显示技术方面有所布局,其技术特点和产品表现如下:
- 透明显示技术:大陆集团开发的透明显示技术能够将信息直接投影到车窗玻璃上,使驾驶者可以在不遮挡视线的情况下查看导航、速度、路况等信息。
- 产品应用:大陆集团在驾驶员监控系统(DMS)和乘员监控系统(OMS)领域也有布局。其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中集成了DMS和OMS功能,能够实时监测驾驶员和乘员的状态,提升驾驶安全性。此外,大陆集团还提供多种传感器和软件算法,用于支持DMS和OMS系统的开发。
成立于2014年,创始团队源于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由汤晓鸥教授及其核心成员创立。公司专注于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的研发,拥有亚洲最大、水平最高的AI研究团队。商汤科技以“坚持原创,让AI引领人类进步”为使命,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核心产品:商汤科技的“绝影”智能汽车平台品牌于2021年发布,2024年完成“1+X”架构重组,成为独立生态企业。其DMS(驾驶员监控系统)和OMS(乘员监控系统)是“绝影”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专注于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双赛道。商汤科技的DMS和OMS系统通过先进的视觉技术和深度学习算法,实时监测驾驶员和乘员的状态,提升驾驶安全性和车内交互体验。
- 应用:商汤科技的“绝影”平台已服务超40家车企,智能座舱和驾驶产品前装定点量达2300万台,覆盖60余款车型。2024年,生成式AI业务营收达24亿元,同比增长103%,占总营收的63.7%。商汤科技在多模态技术和AI大模型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其自研的SenseCore AI大装置整合了算力、算法和平台层,实现了AI模型的工业化量产。商汤科技在各项全球竞赛中已获70多项冠军,发表了600多篇顶级学术论文,并拥有8000多项人工智能专利及专利申请。
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专注于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公司致力于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为自动驾驶汽车提供可靠的感知与决策解决方案,提升驾驶自动化程度的同时,降低交通事故率、保障驾乘人员的行车安全。MINIEYE的前身是新加坡政府媒体发展局(MDA)支持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研发项目。
-主营业务:涵盖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车路协同三大领域。公司提供从L0到L4级别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覆盖高速、城市快速路、城区和泊车等多种应用场景。其智能座舱解决方案通过主动感知驾驶员和乘客的需求,降低交互门槛,提升座舱舒适性和汽车安全性。此外,MINIEYE还积极参与车路协同项目,通过车辆与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升交通安全和通行效率。
-核心产品:其DMS(驾驶员监控系统)和OMS(乘员监控系统)是其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I-CS座舱感知方案能够实现以下功能:
- 安全接管:通过两套视线方案,判断驾驶员视线是否落在前方路面、中控、AI助手等7个注视区内,确保驾驶员在关键时刻能够及时接管自动驾驶状态中的车辆。
- 疲劳监测:符合欧盟DDAW标准,实时监测驾驶员头部姿态、眼睑开闭程度、视线方向以及眨眼频率等多维指标,并根据不同行为特征实现疲劳程度的量化分级。
- 儿童看护:通过综合分析人脸属性、人体骨骼比例以及身长信息,准确判断成人与儿童,主动触发儿童看护功能,持续监测儿童状态并实时反馈给前排家长。
- 多人娱乐:创新性地打通前后排互动空间,借助视线、手势、头部动作等多种自然身体语言的交互方式,实现多人多位置便捷互动。
-表现:在智能驾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公司已与40余家汽车主机厂达成合作,累计量产项目近百个。2024年,MINIEYE的智能驾驶产品出货量超过780万套。其产品矩阵涵盖L2+/L2++级智能领航辅助方案、智能座舱感知与交互方案以及L0-L2级别ADAS产品。此外,MINIEYE还获得了长安汽车多款车型的定点,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正式量产。
是一家专注于光学光电领域的高科技企业,成立于2002年,2010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002456。公司深耕光学光电领域二十余年,是国内领先的光学光电企业。
-主营业务:欧菲光的主营业务涵盖智能手机、智能汽车及新领域业务。其产品包括光学摄像头模组、光学镜头、指纹识别模组、3D ToF、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车身电子和智能门锁等,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和智能汽车领域。在智能汽车领域,公司提供“驾驶域、车身域、座舱域”的系统级产品定制,深度贴合汽车行业发展趋势。
-核心技术:欧菲光在智能座舱领域提供DMS(驾驶员监控系统)和OMS(乘员监控系统)解决方案。其智能座舱产品能够实现对驾驶员和乘员的状态监测,提升驾驶安全性和车内交互体验。公司还提供光学影像模组、光学镜头等核心部件,支持DMS和OMS系统的开发。
-表现:欧菲光在光学光电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家居和智能汽车等领域。2025年,欧菲光为主供了大疆Osmo 360全景相机的核心摄像模组,凸显了其在光学技术领域的硬实力。此外,欧菲光还积极参与车路协同项目,推动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
成立于2003年,总部位于北京,是一家专注于汽车电子、智能驾驶、车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提供从电子产品研发、工程咨询到高级别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的全栈服务。2022年4月,经纬恒润在科创板成功上市。
-主营业务:业务围绕“电子产品、研发PG电子官网服务及解决方案、高级别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三大板块展开:
1. 电子产品业务:涵盖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车身及舒适域、底盘控制、新能源与动力系统电控产品。其核心产品包括前视ADAS摄像头、DMS/OMS舱内监控摄像头、4D成像毫米波雷达等。
2. 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提供整车电子电气开发、仿真测试、嵌入式软件、工具链等服务。
3. 高级别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涵盖ADAS、行泊一体、自动驾驶域控制器、车路协同(V2X)等领域。
- DMS/OMS舱内监控摄像头:采用红外+RGB双模技术,支持驾驶员疲劳监测和手势识别,已量产于蔚来、零跑、华人运通等车型。
- AR-HUD技术:凭借光学性能和人机交互优势,其AR-HUD产品在国内DLP方案中市占率前列。公司最新发布的DLP4620芯片的AR-HUD产品,通过光学架构与算法协同优化,实现了亮度和对比度的突破性提升。
- 物理区域控制器(ZCU):作为智能汽车SOA架构下的关键革新,经纬恒润的ZCU高度集成信号采集、负载驱动、电子保险及区域网关等功能,已成功量产并交付100万件,市占率位于本土市场第一。
- 市场表现:2024年,经纬恒润营业收入达到55.41亿元,同比增长18.46%,其中汽车电子产品占比超70%。其前视ADAS摄像头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9.67%,位列行业前五。经纬恒润的行泊一体域控制器ADCU/HPC获得国内首个TSN量产项目,配套长安汽车深蓝SL03。此外,公司的AR-HUD产品也获得了多个车企的定点项目。经纬恒润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其AR-HUD产品在光学性能和人机交互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为智能座舱交互树立了新标杆。
是一家全球领先的计算机视觉技术提供商,专注于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公司成立于1994年,总部位于中国杭州,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视觉算法供应商之一。虹软科技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将视觉人工智能算法技术与客户特定设备深度整合,通过合约授权收取技术和软件使用授权费用。
- 移动智能终端视觉解决方案:为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设备提供视觉算法,如人脸解锁、图像优化、AR/VR等功能。
- 智能驾驶视觉解决方案:包括DMS(驾驶员监控系统)和OMS(乘员监控系统)等,用于提升驾驶安全性和车内交互体验。
- AIoT智能设备视觉解决方案:为物联网设备提供视觉技术支持,如智能安防、智能零售等。
-技术:虹软科技的DMS产品主要面向智能座舱领域,通过视觉感知技术实时监测驾驶员的状态,确保驾驶安全。其DMS系统具备以下功能:
疲劳检测:通过分析驾驶员的眨眼频率、眼部开合程度等指标,判断驾驶员是否疲劳。
虹软科技的OMS产品同样基于视觉感知技术,用于监控车内乘员的状态,提升乘坐体验和安全性。OMS系统具备以下功能:
-技术及应用:虹软科技的DMS和OMS产品已在多款车型上实现量产,以下是部分应用案例:
此外,虹软科技的OMS产品已通过欧洲最新的ADDW法规测试,并完成了量产上线。DMS产品也已通过ENCAP 2026的合规验证。
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智能操作系统及端侧智能产品和技术提供商。公司专注于智能操作系统研发,业务覆盖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智能物联网及智能行业等领域。中科创达以“技术为本,生态为王,坚定全球化”为核心战略,积累了丰富的智能操作系统知识,拥有一支超过万名工程师的技术团队,并与多家世界顶级半导体和云厂商建立了坚实的生态合作伙伴关系。
-产品:中科创达在智能座舱领域提供DMS(驾驶员监控系统)和OMS(乘员监控系统)解决方案,这些系统集成在公司的智能座舱平台中。其智能座舱平台具备以下特点:
- 滴水OS 1.0 Evo:这是面向中央计算的AI原生整车操作系统,支持智能座舱系统的全链路重构。
-表现:中科创达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全球超过5000万辆汽车。公司发布的滴水OS 1.0 Evo在2025年上海车展上亮相,该系统通过端边云协同AI框架强化边缘侧大模型能力,提供全场景智能服务。
天瞳威视(CalmCar)成立于2016年3月,是一家具有软硬件技术能力的人工智能公司,专注于研发以AI嵌入式视觉系统为基础的多领域应用方案。公司总部位于苏州,在天津、上海、深圳、底特律等海内外城市设有研发中心。其核心团队由欧美海归硕博士组成,拥有丰富的汽车主动安全电子、机器视觉、大数据等行业经验。
-技术及应用:天瞳威视的DMS和OMS系统是其智能座舱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全面提升驾乘安全与智能体验。以下是其DMS和OMS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特点:
- 实时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驾驶员的状态,识别疲劳驾驶、注意力分散及其他高风险行为。
- 身份识别与行为分析:支持驾驶员身份识别与行为分析,结合人脸识别与眼动追踪技术,主动干预并预警潜在安全风险。
- 姿态识别及行为分析:系统可进行姿态识别及行为分析,结合车内HMI交互控制系统,实现更精细化的安全策略与个性化的座舱体验。
-应用:天瞳威视的智能座舱安全系统已经获得数十个车型的量产定点。根据CIC灼识咨询统计,公司的相关产品在中国市场市占率排名位列前三。其产品不仅服务于国内车企,还在欧洲、越南等海外市场形成业务,并持续扩大量产车型范围。
成立于2013年5月,是一家专注于汽车智能安全技术和车联网技术的创新型企业。公司由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重点孵化,致力于提供以“PG电子官网AI硬件 + 云控服务 + 大数据”为核心的行业综合解决方案。清研微视曾获得多项荣誉,包括苏州市独角兽培育企业、“头雁”企业等称号。
-技术产品:清研微视的DMS和OMS系统是其智能安全驾驶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产品和功能包括:
- DMS(驾驶员监控系统):自动检测驾驶员的疲劳及注意力分散等危险状态,兼具本地预警与后台远程监控功能,为驾乘者、营运单位及监管部门提供安全保障服务。
- OMS(乘员监控系统):虽然清研微视的公开资料中未明确提及OMS系统的具体功能,但其技术基础和研发能力表明,公司具备开发此类系统的潜力。
- 客户群体:公司客户包括中国人保、中国平安、太平洋保险、京东、韵达、陕汽、江铃、东风和徐工等保险、物流和汽车企业。
- 项目落地:其双目立体视觉感知系统被列为商用车头部供应商产品,疲劳驾驶识别技术应用里程超过数十亿公里。
DMS与OMS的技术融合正在重塑智能座舱的发展方向。展望未来,这一领域将呈现三大发展趋势:首先是技术深度整合,3D视觉、毫米波雷达等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将进一步提升系统可靠性;其次是应用场景扩展,从基础安全监控向健康监测、情感交互等增值服务延伸;最后是商业模式创新,基于舱内感知的个性化服务将创造新的盈利增长点。
技术创新层面,下一代系统将突破现有局限。通过引入边缘AI计算,实现更复杂的实时分析;借助联邦学习技术,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持续优化算法;采用自适应光学系统,解决复杂光照条件下的识别难题。预计到2026年,主流系统的功能响应速度将提升50%,功耗降低30%,同时支持15种以上的舱内场景识别。
市场发展方面,融合技术将呈现多元化渗透路径。在高端市场,系统将向“感知-决策-服务”闭环发展,提供无缝的智能交互体验;在大众市场,成本优化方案将加速普及,使基础安全功能成为标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商用车领域将率先实现全面覆盖,而乘用车市场的个性化应用将百花齐放。
行业竞争格局也将随之演变。具备全栈技术能力的企业将主导系统集成市场,而专注细分领域的创新者则会在特定场景建立优势。未来的竞争不仅是技术之争,更是生态之争,能够构建完整服务链的企业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DMS与OMS的融合发展,正在开启智能座舱的新篇章。这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人车关系的重构。从被动安全到主动关怀,从单一功能到系统服务,舱内感知技术正在为汽车智能化注入新的活力。在这个充满可能性的新赛道中,技术创新与用户需求的完美结合,将定义下一代智能座舱的全新体验。
与此同时,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也为汽车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2025年12月3日,深圳会展中心将举办2025深圳国际智能辅助驾驶产业高峰论坛,这是一场聚焦全球智能辅助驾驶前沿技术的盛会。论坛将携手“2025第五届深圳国际智能辅助驾驶产业展览会”同步举行,旨在为全球智能辅助驾驶领域的领先企业与专业人士搭建一个跨国界、全产业链的交流与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