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汽车行业面临深度变革的关键时刻,汽车芯片作为智能电动车的“大脑”,正逐渐成为技术竞争的焦点。过去,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因依赖高端芯片进口、产业链生态薄弱以及技术标准受控于外而面临诸多挑战。然而,随着国家层面的战略引导、企业创新活力的增强以及资本的积极投入,汽车芯片领域的自主可控之路正在加速推进。
广汽集团日前在其科技日活动上荣耀推出12款车规级芯片,涵盖了智能汽车的电源管理、制动系统、集成安全以及网络通信等多个关键领域。这些芯片的发布标志着广汽在汽车芯片自主研发进程的重要一步,也展示了其在电动与智能汽车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此次发布的芯片是广汽集团与中兴通讯、裕太微电子、仁芯科技等多家国内外公司联合研发的成果。其中,与中兴通讯共同开发的G-C01芯片是行业首款多核异构多域融合的中央处理芯片,具备26路高速接口,数据通信效率提升了25%。而与裕太微电子合作开发的G-T01芯片则是国内首款车规级万兆以太网TSN交换芯片,支持多种高速通信协议,最高速率可达10Gbps。
更值得一提的是,G-K01芯片作为全球首款符合ASIL-D功能安全等级的6核RISC-V芯片,具有6k超级算力,标志着广汽在功能安全技术上的重大突破。这些核心技术不仅使广汽集团在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设计与制造中占据一席之地,也为未来的智能驾驶奠定了更强的技术基础。
为了保障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广汽集团同时推出了“汽车芯片应用生态共建计划”,意在通过深化“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打造整车、控制器与芯片的端到端联PG电子网站动验证平台,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回顾广汽集团在车规级芯片领域的布局,早在2022年,该公司董事长就已经指出国内芯片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明确表示需要优化汽车芯片的布局和推动自主研发。近年来,广汽在自研方面投下巨大资金,累计达到450亿人民币,并成立300亿规模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金。这些坚实的投入使得此次芯片发布得以顺利进行。
当前,全球汽车行业正在快速转向电动化与智能化。除了广汽,以蔚来、比亚迪等车企也纷纷加快自主研发步伐,蔚来已宣布从ET9车型开始逐步使用自研芯片,力求摆脱对国际供应商的依赖。而比亚迪近期推出的1500V大功率SiC芯片则致力于实现全球最快充电速度,显示出中国汽车芯片产业链正在快速重构的趋势。
展望未来,广汽集团的芯片战略不仅促使其在智能汽车领域获得技术领先,更将为整个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灵感与动力。在自主可控的大背景下,中国汽车芯片产业的崛起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