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新能源汽车制造车间生产如火如荼,工人正将一块超大的触控显示屏精准安装至车辆。相较于以往该屏幕不仅尺寸升级、分辨率提升,更首次配备了量产的“中国芯”。
随着汽车智能化、电气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自适应大灯、Halo智慧灯语、像素化尾灯、后窗互动灯语、车载中控屏、仪表盘、电子PG电子官网后视镜、车载娱乐屏幕等多种功能都将逐步成为新一代汽车的“标配”。而实现这些先进的显示功能,要依靠各类显示控制芯片。此前这些芯片基本依赖进口,2025年开始这一局面将被打破,国产显示芯片开始量产上车。
记者了解到,首批量产上车的国产车规级显示芯片由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集创北方”)自主研发设计。目前,该公司已与多个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达成合作,首批搭载中国显示芯片的畅销车款已经上市,另有多款即将上市的新车型的屏显也将用上中国芯。
集创北方诞生于我国半导体显示产业“缺芯少屏”的时代,已在显示芯片领域深耕17年,曾多次独立承担或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为解决“缺芯”问题贡献自身力量。其产品不仅进入三星、LG、VIVO、小米等国际终端品牌供应链,还曾在国PG电子官网家重大活动及冬奥会、卡塔尔世界杯等国际赛事的屏幕光影展示工程上亮相。据悉,拉斯维加斯MSG Sphere球形建筑内部15000平方米分辨率高达16K的环形LED屏幕也是采用集创北方的高端芯片。
2020年席卷全球汽车业的“芯片荒”让大家认识到,汽车芯片已成为我国一大“卡脖子”问题。当年我国出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强调突破车规级芯片、汽车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和产品瓶颈。2024年,为助力汽车芯片研发应用,工信部印发《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其中显示驱动芯片技术是重点发展方向之一。集创北方与国内众多芯片企业一起积极响应号召,投入到国产车规级芯片的研发和设计中,集创北方还承担了《国家汽车显示芯片技术标准与测试方案》这一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任务。
中国工程院院士、智能绿色车辆与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智能网联车辆与交通研究中心主任李克强表示,在新能源汽车产品续航、充电、电控等方面差别日益缩小的背景下,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已是未来汽车产品差异化竞争的核心,日益成为消费者衡量汽车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业内人士认为,作为驾驶和智能座舱的核心部件,屏幕承载着控制、交互、环境感知及反馈等多重功能,这对屏显芯片的集成度和安全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汽车屏显芯片国产化突破则补上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中的关键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