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15日,“第十二届汽车电子创新大会暨汽车芯片产业生态发展论坛(AEIF 2025)”将于上海召开。
大会以“筑产业生态 与机遇同行”为主题,围绕汽车前沿性、关键性和颠覆性技术突破,邀请行业重磅专家、学者、企业领袖分享汽车电子产业趋势、技术热点、创新路径与应用场景。
大会设置 1 场高峰论坛、1 场供需对接、3 场专题论坛,1 场产品展示,届时将有超千人到场。
为更好地推动上下游紧密联系,打造创新生态新风向。今年组委会将进一步扩大整车和零部件厂商的覆盖面,给予有实力的优秀汽车芯片企业更全面、多样的展示机会,与整车以及Tier1企业面对面沟通交流。
上海中星铂尔曼大酒店三楼序厅(上海市徐汇区浦北路1 号,021-2426 8888)
介绍我国汽车芯片产业发展现状,汽车企业对前装芯片的期望与痛点,汽车芯片标准,汽车芯片本土化的痛点思考与建议。
智能化汽车全车需求芯片将达3000颗以上,RISC-V如PG电子网站何在智能化浪潮中破局,紫荆半导体做了尝试。紫荆半导体由长城汽车注资成立,从事RSIC-V的车规芯片开发,其品直接服务于长城汽车的国产化芯片需求,并辐射行业车厂,紫荆半导体选择避开竞争激烈的智驾/智舱芯片,聚焦MCU、AFE及SoC芯片,通过技术创新而非“平替”路线实现差异化。例如,其SoC芯片S300正与长城汽车联合定义,瞄准中央域控制器市场。
芯原基于自研的丰富处理器IP和先进的芯片设计能力,于5年前就开始布局Chiplet技术。该技术可以通过分散算力和功能模块的方式,帮助汽车芯片提高可靠性,实现更灵活的设计和迭代,这在欧洲车企间已达成共识,相关技术也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广泛部署。芯原已经在基于Chiplet的高端智慧驾驶领域实现领跑,此次将分享公司基于Chiplet的高端智慧驾驶芯片设计平台和应用成果,包括获得车规认证的IP系列和芯片设计流程,软、硬件整体解决方案,以及先进的客户案例等。
通过基于国产芯片的硬件选型及域控制器架构设计,开发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并形成基础软件匹配移植、软件集成与仿真测试等能力,同步建立完整的硬件设计标准和流程,支持整车产品快速更新迭代、灵活应对体验提升。
在“零伤亡”、“碳中和”等愿景的推动下,汽车作为移动出行的重要工具,其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的趋势日益增强;汽车电子系统占汽车总价值的比例可达30~70%,并成为技术创新的核心。作为全球汽车第一大制造国和消费国,中国所需的车规半导体器件基本来自海外。汽车集成电路已成为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极易由断供造成产业灾难。如何鼓励各种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汽车集成电路的本土化,为中国汽车产业提供质量可靠、性能优异,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车规芯片,确保我国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是本文探讨的核心。
在智能汽车和新能源车产销高速增长的双重背景下,汽车芯片的需求尤为旺盛。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持续推进,国内芯片市场规模的扩大,国产芯片正加速崛起。那么,OEM在推动EEA向中式集成式架构的进程中,各类芯片按照怎样的路径进行演进?
—顾权,苏州国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汽车电子与机器人芯片事业部DSP芯片应用高级工程师
国产车规芯片现状与发展分析——《2025 国产车规芯片可靠性分级目录》解读
—陈大为,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上海汽车芯片工程中心高级顾问
—乌力吉,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博士生导师/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信息安全与汽车电子实验室主任
—林展鹏,Soitec 汽车与工业 SOI 事业部业务拓展与产品营销经理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