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广州8月18日消息(记者官文清 见习记者徐钡儿 实习记者蔡滢珲)近年来,广东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持续赋能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8月15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在广州召开“广东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议(产业科技创新专场)。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以汽车行业为例,就推动广东省产业与科技深度融合提出建议。
冯兴亚表示,当前广东省正以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为核心,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为深耕汽车行业的代表,广汽集团聚焦电动化、智能化领域创新攻关,在超级快充电池、高安全弹匣电池系统、智能驾驶辅助系统GSD等领域取得多项技术突破。但在创新协同、成果转化等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为此,他建议,汽车行业需从新兴赛道培育、主业赛道强化及人才引育等方面推动产业与科技深度融合。
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作为汽车跨界融合的典型载体,不仅承载着极高的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更能有效带动芯片、传感器等上下游产业链实现协同发展。不过,这类新兴产业目前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关键技术突破、产业规模扩张、应用场景落地等方面还面临着突出问题。
对此,冯兴亚建议,一是设立省级重大专项,重点支持相关创新主体,集中资源攻克技术难点;二是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促进电动汽车“新四化”资源与新兴产业共享、与产业链协同整合;三是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依托建设国家级应用示范区,全面开展多场景的应用测试,探索可复制的商业模式与技术标准,抢抓产业发展机遇;四是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制定、资源整合等工作,为产业发展提供机制保障。
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和渗透率大幅提升,但关键零部件配套资源略显不足,尤其在算力芯片、车载操作系统、计算平台等领域自主能力薄弱。
对此,冯兴亚PG电子建议,一是设立攻关专题和精准扶持政策,支持整车企业牵头,联合芯片设计与制造企业共建产业内循环,推动芯片从单纯产品替代向系统解决方案升级,面向汽车智能化的要求,提前布局跨域融合高性能芯片、车规级高速光通信芯片等下一代先进芯片;二是加大对省内车规级芯片产线及先进封装工艺的扶持力度,同时通过梯度优惠政策吸引国际头部企业在粤建厂,补齐制造能力短板;三是扩大国产芯片应用场景,推进省相关重点专项项目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加快完善芯片认证体系,构建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
产业科技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竞争,当前汽车行业对软件工程、人工智能、半导体等领域的人才需求激增,但广东省关键核心人才储备不足。
冯兴亚建议,一是有针对性地构建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引育机制及配套政策,通过“筑巢引凤”引进高端人才,推动PG电子高校、科研院所强化人才培养,适配本地产业需求;二是健全人才评价考核机制,对高层次人才在薪酬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等方面给予更大自主权,同时完善子女教育等配套服务,增强人才吸引力;三是针对国企建立容错试错机制,允许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原创性技术研究,弱化短期成果转化率考核,让科研人员敢于探索前沿技术。
冯兴亚表示,广东制造业体系完备、创新活力旺盛,需牢牢把握科技与产业互促双强的路径,才能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进程中抢占先机、引领发展。作为扎根广东的汽车企业,广汽集团将聚焦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产业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为广东省实体经济提质增效注入更多汽车产业力量。
汽车行业需从新兴赛道培育、主业赛道强化及人才引育等方面推动产业与科技深度融合。